中职语文教研组2024学年第二学期工作计划
一、 指导思想
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及国家职教改革精神,依据《中职语文课标》,以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(语言、思维、审美、文化)为核心目标。强化语文教学的职业性、应用性和人文性,结合学校专业特色与学生实际,深化教学改革,优化教学过程,提升教研实效与教师能力,打造高效、实用的职教语文课堂。
二、 工作目标
1. 教学质量: 夯实基础,显著提升学生职业场景下的应用文写作与口语交际能力;加强实用类文本阅读;探索语文与专业、思政融合。
2. 教研实效:聚焦教学难点(混合教学、分层教学、信息技术融合、职业情境创设等),开展主题教研;深化集体备课;鼓励参赛、研究。
3. 教师发展:更新理念,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;通过听评课、公开课促进交流;支持小课题研究。
4. 学科特色: 开发专业群特色语文内容;打造1-2项校级品牌活动;建设职教特色教学资源库。
5. 学生考试比赛:做好人人测和梦想杯学生比赛前准备;为学测和高考做好准分准备。
三、 重点工作与措施
1. 规范教学常规:
备课:个人详案+集体备课(定时间、主题、主备人),聚焦目标、重难点、分层、职业元素融入。(期中期末教案月查)
课堂: 倡导启发式、情境式教学;鼓励信息技术应用;加强纪律管理。(推门听课常态化)
作业:精选、分层、适量,增加应用型、实践性作业(如调查报告、模拟面试)。批改反馈及时。(作业抽查)
评价: 强化过程性评价(课堂表现、项目、实践、写作、口语);做好期中、期末考试命题、分析与改进。
2. 深化教研活动:
主题教研:每月1-2次。预设主题(可调):
应用文、议论文写作教学策略与专业资源整合。
信息技术赋能语文课堂实践(平台/工具案例)。
职业核心素养下的口语交际培养路径。
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突破。
语文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实践。
期末复习策略。
听评课: 组织公开课、研究课、汇报课,深入评课。(教师听课≥12节)
集体备课:重点打磨1-2个单元/主题,形成优质资源包(教案、课件、习题等)。
资源建设:持续完善校本资源库(应用文库、口语素材库、阅读题库、微课等),鼓励共享。
3. 促进教师成长:
学习:组织学习职教政策、课标、前沿理论;鼓励利用国家平台自主学习。
培训:组织/推荐参加信息化教学、教学法、科研方法培训。
竞赛:积极动员并支持教师参加各级教学能力、信息化、论文等比赛。
研究:鼓励申报校级小课题或参与更高级别课题。
青蓝工程:发挥骨干教师传帮带作用,助力青年教师成长。
4. 打造学科活动:
品牌活动:重点办好一项全校性特色活动(如“声动校园”诵读会/“笔墨生香”作文大赛/“我的专业故事”征文),提前策划宣传。
常规活动:融入课前演讲、读书分享、书法练习、优秀作品展评等。
校园联动:结合读书节、技能节、社团活动开展语文类项目(主持、创作等)。
特长培养:发掘培养写作、朗诵、演讲等特长生,提供平台和参赛机会。
四、 时间安排 (关键节点)
3月传达计划,启动集体备课;期初教案检查;确定教研主题与公开课;启动品牌活动策划。
4月主题教研1:第一次集体备课;公开课及评课;期中命题;期中教学、作业抽查。
5月主题教研2议论文写作教学研讨:期中考试与质量分析;第二次公开课及评课;配合校技能节举办语文组品牌活动。
6月主题教研3信息技术融合;主题教研4:期末复习;第三次公开课(复习);资源库小结;期末常规检查。
7月期末考试、阅卷、分析;教研组总结;材料归档;下学期初步设想。
五、 预期成果
1. 形成专业特色优质教案、课件、案例集。
2. 初步建成应用文、议论文、阅读等校本资源库。
3. 教师教学竞赛、评比取得进步。
4. 成功举办1-2项有影响力品牌活动,学生参与度高。
5. 学生语文应用能力(写作、口语)和学业成绩有效提升(可观测)。
6. 完成高质量学期教研总结。